非凡“十四五” 奋进新征程丨十堰持续办好民生实事 公共服务从“有”向“优”

时间:2025-11-08 20:02 来源:十堰广电
  • 微信
  • QQ空间
  • 微博
  • QQ好友

编者按:今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。高质量完成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,为实现“十五五”良好开局打牢基础,意义重大。10月10日起,《十堰新闻联播》推出新闻专栏《非凡“十四五”,奋进新征程》,报道各地牢牢把握发展战略定位,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,发挥优势、各展所长,干字当头、高质高效完成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的生动实践和亮点成绩。

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、社会和谐之本。十堰“十四五”规划明确提出,改善人民生活品质,提高社会治理水平。五年来,全市上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聚焦群众“急难愁盼”,在城市更新、养老服务、就业保障等多领域精准施策,推动公共服务从“有”向“优”升级,有效保障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6

民生实事关乎群众利益、承载群众期盼。连续多年,十堰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民生实事大力推进。这段时间,茅箭区五堰街道京东路社区千龙翡翠苑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开始收尾,从墙面粉刷到屋面防水,从雨污分流到路面沥青铺设,从停车场规划到人行道扩宽,整个改造以“绣花功夫”让老旧小区实现从“面子”到“里子”的全方位蜕变。

小区居民田香早说,小区改造后,墙面焕然一新,楼顶漏水问题也得到解决,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。

1

“十四五”期间,茅箭区共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88个,惠及人口约15万人,通过对老旧小区实施精细化改造,让居民更满意、居住更顺心。

茅箭区城区改造更新中心副主任王直勇表示,目前,茅箭区老旧小区改造已经实现2000年以前房屋全覆盖,充分结合居民意愿实施供排水、燃气、电力、通信及屋面防水改造,实施路面黑化、小区绿化、道路亮化,进一步提升小区品质。

4

老旧小区改造,看似是“修修补补”的小事,实则关乎群众福祉。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张湾区红卫街道袁家沟社区摩天岭小区,多年来存在楼顶漏水、排污管网堵塞、休闲健身场所不足等问题,去年,小区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,先后修建了雨污管网,规整了弱电设施线路,新建了停车泊位和活动场地。

张湾区红卫街道袁家沟社区摩天岭小区居民王明霞说,改造后的小区环境明显提升,社区管理也更加规范,自己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。

张湾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刘波表示,“十四五”期间,张湾区按年度积极申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,分年度组织实施,每年高质量完成了老旧小区改造任务,惠及全区6万余户居民。

5

记者从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了解到,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市完成改造老旧小区1360个、惠及29.47万户,同步推进加装电梯工作,累计加装电梯680部。

老旧小区改造,是市委市政府每年办理民生实事的一个缩影。为提高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能力,历年来,十堰把办好民生实事写入《政府工作报告》,重点聚焦教育、养老、医疗、农业、住房等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持之以恒抓落实。

30

老有所养事关千家万户福祉,为切实改善老年人居家养老照护条件,今年,十堰经开区先后完成163户家庭适老化改造。今年69岁的杨芝书因病行动不便,区里为他家实施了适老化改造,在厕所安装扶手,改造水路,还为他配备了轮椅。他说,有了轮椅后,家人时常推他出门散步、观赏风景,与邻里聊天交流,生活舒心惬意。

 十堰经开区公共事务局陈清介绍,此次改造覆盖了空巢、低保、失能、半失能老人,额外增加了低保边缘家庭困难群众,从洗澡防滑、如厕安全、出行便利等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出发,通过安装扶手、改造地面、配备智能监测等设施设备,让老年人在家住得更安心、更舒心。

31

“十四五”期间,十堰深入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,以满足老年人全周期、多层次、广覆盖为老服务需求为核心,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、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。

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刘丹介绍,截至目前,全市现有养老服务机构177家,养老服务床位2.94万张;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达到195个;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已达1163个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市完成适老化改造1.16万户,超额完成规划目标116%。

办好民生实事,是关系群众衣食冷暖和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十堰先后下发《关于十堰市促进就业“十四五”规划的通知》《关于十堰市教育事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的通知》《关于全市民生实事十大行动进展情况的通报》《关于报送民生实事计划实施项目的通知》等文件,开展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文化等公共服务补短板行动,不断提高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能力。

五年来,全市教育部门已竣工并交付使用的教育项目共81个,新增学前学位17400个、义务教育学位55200个、高中学位10500个;新增城镇就业22.6万人;深入实施“323”攻坚行动,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20年的25.4%提升至37.4%,提前实现了“健康中国2030”的目标;建成综合文化站121个、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883个,不断丰富群众文体生活。

66

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,扎实办好民生实事,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不断提升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。当前,全市上下持续创一流、争第一、干唯一,通过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完善、重点民生项目建设等系列举措,不断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期盼。

十堰市委党校公共管理与法学教研室副主任王宁表示,在发展中多措并举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,一方面,反映出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持续加强普惠性、基础性、兜底性民生建设,让发展更有温度、民生更有质感;另一方面,反映出十堰市委市政府坚持共享的发展理念,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,切实让老百姓真正受益、可感可及。一个个暖心数字、一项项惠民政策,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具体、幸福感更真切、安全感更稳固,让“民生温度”成为全市发展最动人的底色。(全媒体记者 耿吉国 特约记者 操华 华天皓)

编辑:陆兴敏

原创作品,未经许可禁止转载

标题:
网址:
错误内容:
姓名:
电话:
 
新闻热线:
投稿邮箱:
网络新闻部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