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我市“两会”期间,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了一批关乎改革发展、民生福祉的建议和提案。市政府高度重视建议、提案办理工作,各承办单位履职尽责积极推进落实。《十堰新闻联播》推出“民意连心桥 办理见真章”专栏,追踪一批建议、提案办理情况及取得的成效。
一餐一饭,牵系万千市民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在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,胡成国等多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《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》。收到建议后,我市市场监管部门高度重视,会同相关部门专题研究,聚焦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,以扎实的办理成效回应代表关切与民生期盼。

中午时分,市二中校园食堂饭菜飘香,秩序井然。学生们通过“刷脸支付”快速取餐。借助学校“数字食堂”管理平台,后厨运行实况、食材来源与价格等信息清晰可见,全面透明。
学生高滢淼说,进大门就可以看到食堂内部监控,看到后厨的操作很干净,很放心。
学生家长何勤说,以前家长对孩子的饮食情况不了解,现在打开手机数字平台就能看到,一目了然,很方便。
在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,部分人大代表提出“加大市场监管力度,实施不定期、不定点抽检”等建议。收到建议后,市市场监管局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列为重点民生实事,聚焦肉制品、食品添加剂等群众关注领域开展专项整治。其中,推行“数字食堂”监管平台,正是构建“政府主导、学校主责、社会共治”全链条防控体系的重要举措。
十堰市第二中学食堂食品安全总监黄自成介绍,从食材采购溯源到加工、售餐及消费情况,在数字食堂监管平台都可以显示,该平台还有预警功能,食材入库出库、孩子异常消费情况都会预警。

在推进智慧监管的同时,硬件升级也同步展开。目前,全市已完成113所学校食堂的改扩建,配置病媒生物防制设备12115套,学校食堂“互联网+明厨亮灶”实现全覆盖。今年秋季建成投入使用的郧阳中学新食堂就是其中之一。
郧阳中学食堂食品安全员黄鑫介绍,旧食堂有3000余个餐位,改造后有4000个餐位, 有效缓解了学生就餐排队问题,新食堂还增加了很多的供餐品种,丰富了学生的选择。

代表建议的落实,不仅体现在校园内,也推动了食品产业的整体提质升级。今年以来,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强对小作坊的监管,对全市921家食品生产小作坊实现全覆盖检查,并通过帮扶指导,协助企业优化厂房布局与生产流程。位于张湾区汉江路街道李家院村的十堰恒泰食品有限公司,近期完成了肠衣加工车间的标准化改造,生产环境焕然一新。
十堰恒泰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谭畹花介绍,他们按照标准完成改造后成为了生产型企业,除了环境改善,产量销售渠道也有所改善,丹江肉联厂也主动打电话寻求合作。
张湾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张斌介绍,对提档升级的食品生产企业,主要从食品原料采购、生产加工过程、人员健康管理等进行日常监督管理,出现问题及时整改,整改完毕后形成闭环。

食品安全需要社会齐抓共管,我市创新监管方式,联合人大代表开展“你点我检”“你点我查”全纪实直播检查活动,鼓励公众参与监督,推动形成社会共治格局。
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综合协调科工作人员欧阳昊介绍,该局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提出的食品安全建议办理工作,截至目前,他们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,进一步防范化解了一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,同时,加大帮扶指导力度,服务指导298家食品生产企业做好厂房布局、流程设计,解决学校食堂硬件升级、制度完善等重难点问题28个。

从校园食堂的“明厨亮灶”,到食品企业的标准化改造,再到社会共治,人大代表的一条条建议,正转化为守护市民“舌尖安全”的扎实行动,形成了责任明确、齐抓共管、运行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格局。
(全媒体记者 叶旭升 通讯员 王波)
编辑:万林
原创作品,未经许可禁止转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