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名医 到人医|李刚:从“一个家”到“千万家”的全科“医”靠

时间:2025-11-25 09:06 来源:十堰融媒
  • 微信
  • QQ空间
  • 微博
  • QQ好友

秦楚风讯 (通讯员 仁医)当你感觉不舒服,却不知道该挂什么科时,谁会成为你健康的第一道防线?对于58岁的张先生而言,这个答案是十堰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李刚。七年前,他带着对疾病的恐惧初次就诊;七年后,他带着与老友会面般的亲切感推开诊室大门。李刚用持续的陪伴式管理,让他重获健康。

这样的故事,在李刚二十余年的从医生涯中数不胜数。他不仅能以“火眼金睛”从细微症状中洞见重大疾病,更能成为守护整个家庭的健康顾问。这一切,共同诠释了“健康守门人”的深刻内涵。

568b6b074bd187b7e99f44ffbe6b71d2

精准分诊:当“迷茫患者”遇上“火眼金睛”

“很多患者来到全科门诊时,都带着一脸迷茫。”李刚坦言,“我们的首要任务,就是从复杂症状中理出头绪,为患者找到最合适的诊疗路径。”

62岁的李阿姨因腰背痛就诊,自认为是普通劳损。但李刚从“夜间痛+不明原因体重下降”中察觉到异常。“这些‘红旗征’提示可能需要专科介入。”他立即启动与骨科的协作机制,通过绿色转诊通道为患者安排了详细检查。最终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,因发现及时为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。

在李刚的工作中,这样的多学科协作已成常态。“我们与专科之间是互补关系,而非竞争关系。”他经常组织多学科会诊,邀请心内科、内分泌科、肿瘤科等专家共同讨论复杂病例。这种协作不仅体现在诊断阶段,更贯穿于患者的全程管理。

七年守护:慢病管理里的“协作密码”

在张先生的病例中,李刚展现了全科医生在慢病管理中的独特价值。七年前,48岁的张先生初诊时血压高达165/100mmHg,空腹血糖8.5mmol/L。面对患者的抵触情绪,李刚没有急于开药,而是花了30多分钟耐心解释,消除了患者的恐惧。

“慢病管理需要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密切配合。”李刚说。在张先生七年的治疗过程中,他定期邀请内分泌科医生调整降糖方案,与营养科医生共同制定饮食计划,还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请心内科医生评估心血管风险。这种团队协作的管理模式,让张先生的血压、血糖始终控制在理想范围,且未出现任何并发症。

育才有道:打造“通专融合”的守门人队伍

作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的负责人,李刚特别注重培养学员的协作能力。“现代医疗已经进入团队作战的时代,全科医生必须学会与专科医生打交道。”

在他的培训体系中,学员不仅要掌握全科医学知识,还要学习如何识别需要专科介入的指征,如何撰写规范的转诊单,如何与专科医生有效沟通。“我们要培养的是既懂全科又通专科的复合型人才。”

这种培养理念取得了显著成效。基地学员的省级/国家级全科住培统考通过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5%以上,远超全国平均水平。更让李刚欣慰的是,学员们毕业后都能在基层医疗机构独当一面,成为连接患者与专科医疗资源的重要纽带。

582f6504870424d756e2a2653e99a72d

守门人使命:让医疗资源“用在刀刃上”

“全科医生不是‘万能医生’,但能让专科医生更‘专’。”在李刚看来,全科医学的价值,更藏在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里。他以自己的科室为例:每年接诊的患者中,约30%需要转诊至专科70%可在全科完成诊疗或慢病管理。“这样一来,专科医生就能集中精力处理疑难重症,不用再看‘该不该挂这个科’的患者,医疗效率自然提上来了。”

如今,在李刚的带领下,全科医学科已成医院的“健康枢纽”:与12个专科建立即时转诊通道,与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了“双向转诊协议”,甚至把“全科思维训练”搬到了社区,教基层医生识别“红旗征”、管理慢性病。“上个月有个社区医生打电话,说有位老人腰痛伴体重下降,我让他立刻安排检查,最后确诊了早期前列腺癌——这就是‘守门人’的连锁效应。”

“当你不知道挂什么科时,不妨先来看看全科医生。”李刚微笑着说,“我们或许不能解决所有问题,但一定会为你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案。”这句朴实的话语,道出了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“守门人”的最本质价值。

七年的守望,度量的是时间,更是医患之间以生命相托的信任。从解除张先生一人的病痛,到通过育才与协作将守护的半径扩展至千家万户,李刚用他的职业生涯证明,全科医生的价值,远不止于“看小病、管慢病”。当每一位居民都拥有一位可以信赖的“全科‘医’靠”,便是“健康中国”最坚实、最温暖的民生缩影。

编辑:林静娴

标题:
网址:
错误内容:
姓名:
电话:
 
新闻热线:
投稿邮箱:
网络新闻部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