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堰广电讯(通讯员 江新艳)近年来,关防乡沙沟村党支部在探索新时代乡村治理工作中,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推进“一约四会”,构建乡村治理新模式,以“村规民约”建立村民议事会、红白理事会、道德评议会、禁赌禁毒会等自治组织,在征地、拆违建、改房、改厕、项目建设及化解矛盾纠纷等工作中,引导群众运用“一约四会”自我动员、自我约束、自我管理,促进了沙沟村经济民生事业快速发展。
1、村规民约“约”出乡村治理新格局。结合村级实际,组织村民共同参与修订和完善涵盖土地管理、计划生育、公共卫生、水利和公共设施、森林和防火、社会治安、移风易俗、公路管理、户口管理等内容组成的村规民约,经包村律师指导、小组征集意见、群众大会票决、乡党委政府审批后印发,做到户平一册,家喻户晓。在推进村级治理、村级发展中,“村规民约”能充分发挥汇集民意、聚集民智、化解民忧、维护民利的独特作用,增强了群众的主体意识、责任意识,调动了群众的主动性和主体性等,积极主动参与治理,实现了村民的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、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,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。
2、村民议事会“议”出乡村旧貌换新颜。近年来,沙沟村始终坚持不管大事还是小事,只要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,都必须通过会议讨论、商定,结果公开,让群众知晓。沙沟村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包组包片,每半月召开一次院落会,每月召开一次全村群众会,精准扶贫、兜底保障等各项惠民政策、重大项目建设、村级重点工作都通过会议进行宣传、通报,让群众有参与感、有获得感。每季度召开一次政策法规宣讲会,通过开展“感恩、法纪、习惯、风气和脱贫光荣”五大主题教育宣讲会,让群众知政策、念党恩、跟党走,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。把会开到家家户户,开到田间地头,在美丽乡村建设中,群众自愿、主动投劳、投钱拆违建改房屋,短短3个月,166户村民自主投资1800余万元美化庭院环境,彻底改变环境“脏乱差”的固有印象,家家户户美起来,沙沟整村亮起来;踊跃发展冷水米、大棚香菇、旅游产业,促进沙沟整村脱贫;矛盾纠纷小事不出门,大事不出村,能化解的立即化解,不能化解的“议事会”商量尽力化解。
3、红白理事会“理”出乡村文明新风尚。沙沟村红白理事会设有会长、副会长,同时村民代表推荐有威望的党员、退休干部、离任村干部担任理事。理事会结合村经济状况制定了《红白理事会规章制度》,倡导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,破除陋习,要按要求报备人数、席数,申报理事会审批登记,规定红白事每桌含烟酒招待不能高于200元。理事会成立以来,大力宣传引导群众提倡新风,减少开支浪费,杜绝互相攀比,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认可,村里逐渐形成了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厚养薄葬、勤俭节约、文明理事的社会新风尚。
4、道德评议会“评”出乡村治理新力量。定期开展“乡村英贤”、“四美农家”、“最美党员”等评比表彰活动,深入挖掘和宣传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,并在村级公示栏、广场、路灯柱等醒目位置悬挂好人榜,引导群众争当好人、争做好事。把不遵守村规民约、违背公序良俗的人和事拿到评议会上,让群众来说,乡贤来论,注重群众文化培育和道德养成教育,弘扬了家庭美德,树立了文明乡风,也为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。道德评议会作为新民风建设重要内容,已经逐步实现常态化、规范化,是参与村级治理的强有力手段,成为乡村治理新力量。2020年春季疫情防控期间,村民自愿发动捐款301人、累计捐款92649元。在此期间村上92岁的老党员余书华因行动不便,特让家人把现金送到村委会代为捐款。她说“作为一名老党员,她也想为国家尽一份绵薄之力”。多名残疾人及学生争先恐后自发捐款,大家都说“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,我们应该像老党员学习,向榜样学习”。
5、禁赌禁毒会“禁”出健康稳定新乡村。配合乡综治办、派出所做好涉赌、涉毒、涉黄、扫黑除恶等工作,通过群众会、民风教育宣讲会、微信群、QQ群、秀美关防公众号、电子显示屏、横幅宣传标语、6.26禁毒宣传日等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教育群众禁黄赌毒;公布举报电话、设立举报信箱,方便群众举报黄赌毒、黑恶势力线索,深入农户、企业单位,认真细致摸排收集线索,确保无一遗漏;发现有黄赌毒、乡霸村霸、恶意缠访闹访的线索上报乡综治办、派出所,坚决予以打击。近年来,禁赌禁毒会的成立,起到了有力的宣传教育引导作用,净化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,维护了社会治安秩序稳定,提升了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。
经过不懈努力,沙沟村连续3年被授予市级、县级文明单位,2020年被市委授予“十堰市基层党组织十面红旗先进单位”、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联系会议办公室授予“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工作先进行政村”,2021年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“乡村治理示范村”荣誉称号。
编辑:黄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