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别大师!10月23日,中国科学院院士,建筑学家、建筑教育家,天津大学教授彭一刚,因病医治无效,在天津逝世,享年90岁。
在天津大学执教近70年,彭一刚被誉为“培养大师的大师”。
他的学生里出了两名两院院士、四位“全国工程勘探设计大师”。
2008年北京奥运会,十余名天大建筑学院毕业生“会师”奥运场馆设计:
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奥运项目总指挥、李兴钢是国家体育场“鸟巢”的中方设计主持人、赵小钧是国家游泳中心“水立方”中方总设计师……
白发苍苍的彭一刚教授亲手给学生改图。天津大学供图
彭一刚生于1932年,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天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系学生。去年11月,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推文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位可敬又可爱的院士↓
他为天大新校区太雷广场做的四幅景观设计初样图也冲上热搜,其中一张绘有人像雕塑的图,是彭一刚仅用两个小时完成的。
在教学上,彭一刚也全心全意、一门心思。他写的《建筑绘画基本知识》《建筑空间组合论》《中国古典园林分析》等书,很多荣获国家级图书大奖,而书里上千张插图,都是他自己一个人画的。
他撰写了《建筑绘画表现图》《建筑空间组合论》等专著,其中《建筑空间组合论》多次再版,几乎成为高校建筑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。
高龄院士彭一刚现场勘测。天津大学供图
彭一刚常勉励年轻人,“一所大学要培养出新一代大师,不能在以往取得的成就和名气上止步不前,这所大学以后能发展成什么样子,取决于年轻一代能作出多大的贡献。”
他渴望培养出更多的“大师”。天大建筑学院的师生,首先都要能吃苦。
学生通宵画图、老师彻夜改图,是再平常不过的事。彭一刚对学生动手绘图的基本功要求很高,他也经常会从方案的构思开始,一步一步去指导学生修改方案设计,手把手地给学生改图。
彭一刚教授伏案绘制设计图。天津大学供图
学生们喜欢把“彭爷爷”晒在朋友圈里:有时他坐在敬业湖边,“亲自监工求是亭复建”,有时他大步流星走向建筑北馆,“像是要冲进教室带学生测绘”,最多的是他站在教室外,盯着挂满学生设计图的墙壁沉思。
图片来源:微信公号“卫津路92号”
而今年期末,那个总是悄悄到教室,看图评图的老先生,不会再来了。
编辑:王聪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