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堰广电讯(全媒体记者 罗霄 通讯员 张鹏)“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”。十堰市作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,森林覆盖率73.86%,承担着“一库清水永续北送”的政治责任,践行着守井人的历史使命。
作为国家重要生态保护区,如何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,将绿色资源转化为真金白银,亟需破题。作为辖内金融机构的监管者和引领者,十堰银保监分局积极开展生态金融产品创新,金融赋能,绿色驱动,推动绿色产业发展,助力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战略目标。截止2023年3月末,辖内银行业机构绿色信贷余额973.13亿元,同比增加251.28%,保险机构绿色保费收入3691.79万元,总保障金额138.64亿元。精彩数据折射出真金白银的投入,真情实意的担当和真抓实干的作为。
坚持监管引领,制定绿色金融发展规划
十堰分局紧紧围绕十堰市“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”的目标定位,积极推动十堰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。协同发改、生态环境局等部门,推动出台了《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工作实施意见》、《绿色金融改革创新2023年工作计划》等多份指导性文件,力争实现“一个不低于”和“三个逐年提高”(绿色信贷余额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;绿色信贷净增额逐年提高;绿色信贷余额占各项贷款比重逐年提高;绿色保险保障金额逐年提高)。将绿色信贷纳入监管综合考核评价,督促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,制定绿色金融工作方案,加强绿色信贷标识管理,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。建立绿色金融统计制度,每季度收集数据,及时通报约谈,确保工作落实落细。组织开展绿色金融知识普及,通过微信公众号、直播等手段宣传相关知识,《金融十堰》推出绿色金融专题节目,为绿色低碳发展营造良好氛围。
坚持金融创新,打造绿色金融特色产品
十堰是全国最早种植油橄榄的地区之一。油橄榄生长非常缓慢,4年才开花结果,6年才能丰产。在企业投资扩张最艰难的时候,十堰分局借助全国碳排放市场建设机制,以辖内碳灰资源为依托,鼓励银行机构立足绿色发展和绿色转型,实现资源到资本的转化,为湖北鑫榄源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发放碳汇质押贷款900万元,实现了全省首笔“碳林贷”的落地。2023年一季度末,辖内已累计发放碳林贷5638万元。
为探索生态权益从“沉睡的资产”变成“流动的资本”,推动企业在湖北环境交易中心购买排污权,让排污权成为合规质押物,实现环境资源的市场化和价值化,鼓励根据绿色企业项目周期和行业特征,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及利率。郧西博瑞燃气有限公司经市生态环境局进行确权登记,办理排污权质押他项权证,获得排污权质押贷款600万元,贷款期限5年,利率4.95%,低于平均贷款利率近2个百分点,企业融资成本大幅降低,让企业认识到排污权不仅仅是排污许可证上的一串数字,更是一笔珍贵的无形资产。2023年一季度末,辖内金融机构共发放排污权质押贷9040万元。
同时积极推广知识产权质押、商标权质押等绿色金融特色产品,辖内金融机构发放知识产权、商标权质押贷款1.95亿元。十堰市唯一一家中华老字号湖北久康食品有限公司所拥有的“久康”商标,评估价值900余万元,抵押率50%,实现了全省首笔商标权质押贷款发放,金融服务的触角通过业务创新延伸到知识产权领域。推动碳汇遥感指数保险落地,为房县杨岔山林场2500亩森林提供碳汇保障。
坚持服务“三农”,让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
十堰分局以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契机,推动把绿色资源转化为绿色资本,生态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,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,推出“一县一特色”金融服务,引导信贷资源向节能减排项目倾斜。
房县作为十堰市唯一一个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,光伏组件价格持续上涨,项目资金出现了缺口。为解决燃眉之急,推动机构探索开发“光伏贷”,为房县天曙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发放贷款1.7亿元,利率低于同期LPR利率10个基点,可减少、替代碳排放量4.3万吨。
分局全力支持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口市产业发展,引导辖内机构发放贷款2亿元用于支持16.48万亩柑橘产业基地的林地清理及管护工程。推动成立国寿丹江口绿色扶贫产业基金,扶持“国寿丹泉”产业项目,做好水文章。支持保险投资公司在郧西设立5000万乡村振兴基金,召开金融支持郧西县建设“绿色低碳示范区”政银企对接会,现场发放绿色低碳项目贷款6.3亿元。助力农业发展,在郧阳区成功发放全省首笔“动产+保险+期货”活体抵押绿色贷款。截止2023年一季度末,辖内绿色信贷余额占贷款余额比例39.61%,同比增长26.17个百分点,在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编辑:吕前玲